IM电竞

    种源科技助力巴彦淖尔防沙治沙提质增效

    2025/02/20 集团新闻

    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巴彦淖尔市进行调研。2023年席大大总书记在巴彦淖尔考察时,专程来到国营新华林场。林场有哪些新变化,孙绍骋十分关注。他走进新华林场民乐分场项目区,察看防沙治沙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强后期管护,巩固好生态建设成果,同时要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提高治沙资金使用效益。(图文源自内蒙古日报,内容有删减。

    20250225/eb504ff72bf4ce7c791ac3a87de0d588.jpg

    ▲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走进新华林场民乐分场项目区,察看防沙治沙情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建兵 摄


    2024年全年,内蒙古以日均治沙6万亩的骄人战绩领跑全国。巴彦淖尔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应。

    20250225/bb63fde7deab464168e17111b751b533.jpg

    ▲光伏技术结合板下生态治理


    IM电竞联合华能、中环等新能源企业组建生态治理联合体参与工程建设,通过新华林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开展防沙治沙种源创新、新产品应用和新模式探索,实现可持续治沙22万亩,带动农牧民增收,产业增值。

    20250225/98cc3db1f8937568ab4afae136e54f08.jpg

    ▲应用乡土草种治沙取得良好效果


    01 种源

    依托西北沿黄流域特色植物种业研究院和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驯化培育梭梭、四翅滨藜、花棒、杨柴、冰草等沙生植物,实现可持续防沙治沙。

    20250225/561671f752c006c84a466ff4aaf5edf5.jpg

    ▲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收存各类种质资源2.8万份,为巴彦淖尔治沙供应优质种源。

    20250225/c01679fd2e222770ce1e40a8c6b0b412.jpg

    ▲花棒喜沙抗风、耐旱忍热,是治沙先锋用种,治沙效果良好。


    02 产品

    研发应用种子绳、植生块、种子生态包等治沙产品,在治沙示范区边科研边试验边治理,让防沙治沙更节水、更省种子、更少人力。

    20250225/e709776fe86adea94e3475797e125482.jpg

    种子包使植被盖度提升35%,多年生植物占比提升40%

    20250225/277014a1991b6203360e6b8d57434614.jpg

    种子绳节约种子60%以上,提高成活率10%~20%

    20250225/23c5db8569f9e499c4056b1c5ff16f9c.jpg

    植生块节水90%,提高种子成活率10%~20%

    ▲治沙新产品以应用为导向,让荒漠化治理更高效、精准。

    20250225/bc119d9a99d13d918df9228397b034ce.jpg

    就地取材的芦苇直立式沙障

    20250225/d1d77bd027ebf1ca9ffd97393f9d714e.jpg

    土工格室沙障

    20250225/85e37f4c0c2116e54aa3c2873df39ab2.jpg

    绿色羽翼袋沙障

    20250225/ba46b0b01ee4bbe784e4798f3f161522.jpg

    沙柳沙障

    ▲对不同地形、植被覆盖度进行多种沙障铺设试验,提升种子成活率和治沙效果。

    03 模式

    通过以工代赈,让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管护修复后的草场,实现项目区人均增收8000到10000元,同时种植梭梭、四翅滨藜,后续嫁接肉苁蓉,让沙漠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20250225/e959f042dddb49fb897a199a9e85b1c9.jpg

    ▲种植梭梭等经济作物治理沙地

    20250225/a49319f174e817014a4065490dcd3725.jpg

    ▲据报道,四翅滨藜嫁接肉苁蓉,3年后,每亩经济价值可达1000-2000元,光伏板下种植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后,亩均效益达到1200元以上。

    IM电竞将持续加大种源科技创新,通过荒漠经济植物繁育生产、光伏+治沙、光伏+牧草融合等荒漠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激活荒漠资源价值链条,助推巴彦淖尔生态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赢。